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二郎杨戬,埋藏在陇南市仇池山的秘密

    信息发布者:gslnxhsl_d0z9h0rxuzw
    2020-01-31 17:24:14   转载
    一切都要从三国时代说起,当时武都西和礼县也就是现在的陇南市,基本都是氐族羌族聚居区,其中氐族杨氏势力最大。



    杨家初祖杨腾自封为氐王,跟随马超、韩遂的羌氐联军起兵反曹(马超的父亲马腾就是汉羌混血),战败后一部分杨氏族人跟着马超投奔蜀汉。《后出师表》里提到的青羌,说的就是氐族杨氏部属。还有一部分氐人被曹操迁到了我们天水这一带,首领杨千万,因为传说氐族有百顷圣山,受封为百顷王。后来氐族人苻坚建立了前秦政权,认定自己是秦人,所以自称大秦天王,溯源在此,至今北道龙园都立着他的铜像,也算是我们天水出的名人吧。
    咱们只说在天水一带的氐族,到了西晋年间八王之乱时期出了位英雄叫杨难当,他的父亲叫杨盛,长兄叫杨玄,杨难当排行老二,史称杨二郎。他趁当时天下大乱,西晋朝廷无暇顾及之机,率领部族回到了西和老家,在现在的西和县大桥乡的仇池山开国,国号仇池!
    仇池山的来头很大,百度里说仇池山就是传说中的常羊山,刑天舞干戚的常羊山!山海经里记载:刑天与帝至此争神,帝断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,乃以乳为目,以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
    其实仇池山并不是常羊山,因为《竹书纪年》里记载,常羊山还埋葬着另一位上古神王:炎帝。传说炎帝神农氏在今天的宝鸡天台山误食断肠草,死后葬之以常羊之山。目前国内有好几个炎帝陵,最有名的两处,一是宝鸡常羊山炎陵,一是湖南株洲炎陵。根据三国时期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中记载,神农氏共传八世,第一代炎帝叫姜石年,长于姜水,也就是现在的宝鸡市岐山县岐水镇,陕西宝鸡炎帝陵就是纪念他的,最后一代炎帝叫姜榆罔,被轩辕黄帝打败后,流放到湖南,株洲炎陵很可能就是他的墓地。所以我认定百度有误,今天的仇池山并不是远古的常羊之山。
    在汉代有本叫《遁甲开山图》的谶书里面说:仇池山,四绝孤立,太昊之治,伏羲生处。当年西和县也就是据此认定自己是伏羲故里,当然这种书的可信度不高,而且孤证不立,所以这事也就这么算了。



    言归正传,第一代仇池国开国之后,史书记载:自难当立为王后,其势更张,纵横捭阖,先事宋,后附北魏。野心勃勃的杨难当并不以当年魏太武帝曹操所封的南秦王为足,他自称大秦王,在仇池 "置百官具拟天朝" ,又喜战伐,曾东伐梁州之汉中(现在的陕西汉中),南攻益州之涪城(现在的四川绵阳)和巴西(现在的四川阆中),虽一再被宋人击败,仍能退守祁山道,保其仇池国疆土。他算得上是氐族人中的头号英雄,在他以前的杨腾、杨盛,以后的杨大眼,皆不能与之相比。所以氐人认定的族神,数典当首推这位杨家的二郎。
    话说杨二郎死后,仇池古国依然占据祁山道,国土有武都、阴平(今天的陇南康县文县)二郡,关起门来成一统,也算逍遥自在。可惜仇池国老杨家的血脉里似乎流淌着刑天永不服输的精神,永远学不会不作死就不会死,他们挑战到的都是中华文明史里排名绝对绝对靠前的猛人们。首先招惹来的是同族的苻坚,毫无悬念,前仇池国被前秦给灭了,部族被迁到山西,后来被编入前秦那史无前例的庞大联军里南征东晋,结果不用说大家都知道,淝水之战惨败后,杨家又一次趁乱跑路回到西和老家,又一次建立起仇池国,史称后仇池国。没多久,作死的杨家又招惹来了拓跋焘,然后又一次让北魏给灭了。老杨家还不死心,不依不饶的在原地建过武兴国、武都国、阴平国,你看名字就知道,这国土面积是越来越小,可老杨家作死的的精神头越来越大。直到命运来临的那一天,北周大象二年,阴平国王(文县县长)杨法圳举倾国之兵(哪能有多少)响应益州总管王谦的号召,东征讨伐北周权臣,巧的是这位权臣也姓杨,叫杨坚!于是仇池古国至此关门大吉,但是杨氏氐族的故事还没有结束。
    南北朝时,北魏猛将杨大眼勇冠天下,魁梧英伟,号称可以手捉飞鸟、头上系着三丈的布奔跑而布不着地;他老婆姓潘,是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美人,后来行为不端自尽了。他们有个儿子叫杨华,《梁书》里说杨华:少有勇力,容貌雄伟,是个翩翩美少年。当时北魏太后爱上了杨华。杨华不肯,惧及祸,乃率其部曲降梁。可叹杨大眼跟梁打了一辈子仗,到最后儿子却因为不相信爱情投降了敌国。北魏太后对杨华思之入骨,写了一首情歌叫《杨白花》,还组建了第一支宫女合唱团,拉手唱和以慰相思,歌词:阳春二三月,杨柳齐作花,春风一夜入闺闼,杨花飘荡落南家。含情出户脚无力,拾得杨花泪沾臆,秋去春还双燕子,愿衔杨花入巢里。到杨华叛国为止,历史上对杨氏氐族的记载就结束了。





    那些残留在仇池故土的氐族余部自称白马人,隐姓埋名游荡在白龙江畔仇池山中,以渔猎为生,他们尊崇最古老的萨满教,相信天空大地山川河流万物有灵,有自己的语言,没能发展出自己的文字。
    到唐初吐蕃崛起,占据河西走廊以后氐族羌族大部分被同化,陇南和甘青川的安多藏族基本都是藏化的羌族后裔。但是氐族不一样,他们的语言习俗和藏族截然不同。时至今日,陇南的绝大部分蒲姓、符姓、强姓、杨姓、苟姓、吕姓、雷姓都是汉化氐族后裔。其他姓氏就不说了,比如蒲姓和强姓就根本就不可能是原生的汉姓。新中国建立之后,应当时藏区班禅要求,郭沫若考证,白马人被划入藏族。可恨郭沫若的《氐族史》根本狗屁不通,可叹今天的白马人也不认同强加给自己的藏族身份,起初他们依然自称白马羌,近年来他们又称自己为白马氐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帮助他们寻根问祖,新建立的武都白马氐族风情园就是最好的例子。氐族,一个传奇的民族,他们的历史和汉族一样久远,祝福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源流,永久的传承下去吧!




    再来说说杨难当杨二郎~
    在我们的神话传说里,有一位极其最特殊的存在,像古希腊神话里的赫拉克勒斯一样,他是神和人生出的孩子,在历经无数磨难之后,终于以肉身成圣,他就是二郎神杨戬。
    我们今天对于二郎神的印象主要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《宝莲灯》和明代的《西游记》和《封神演义》这三本书。然而官方认定的是明代嘉靖年间的《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》,成书于公元1555年,早于《西游记》40年,《二郎宝卷》等二郎神民间传说对吴承恩《西游记》中二郎神的描绘应该产生过深远影响。
    一般来说,神话中的神仙形象都是由不同时期多个传说人物粘合而成的,二郎神杨戬也一样。
    据说氐族人最早崇拜的猎神,大约就是个带着一条狗放牧的猎人形象,没有名字,但他有氐族最高贵的姓氏,杨!因为杨难当也叫杨二郎,所以这个半人半神的形象也就固定下来了,这位氐族的杨二郎猎神信仰,主要流传在陇南和四川的氐文化圈里。
    在汉文化圈里最早的二郎神是在唐初出现的二郎独健。传说佛教密宗中毗沙门天王有三个儿子,长子最胜太子,四面八臂,是为佛教的守护神和战神;二子就是二郎独健,他和湿婆一样,有第三只眼睛;三子哪吒,三头六臂,就不用多说了。
    资治通鉴里记载:秦王李世民随李渊在太原起兵时,曾有自称毗沙门天王的神降于府前,表示愿意帮助老李家起兵。因此在太宗即位后,毗沙门天王信仰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开来。作为天王的次子,独健自然也在祭祀之列。传说有一次,大唐安西都护府受到西域五国联军进攻,二郎独健曾身披金甲,手执弓矢降世,睁开了他的第三只眼睛,逼退了西域联军,因此名噪一时,莫高窟还有一副这个题材的壁画留存至今。唐代在很多地方,尤其是河西一带甚至单独设立了独健二郎的寺庙。陇南很多地方的家神庙里面供奉的家神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,就是三只眼。
    代表佛教的独健二郎出现之后,道教也来蹭流量。其中四川的道教门徒便将灭蛟龙除水患的赵昱改造为道教神祇。据道藏记载:赵昱字仲明,与兄冕俱隐青城山, 从事道士李珏。隋末时赵昱拜嘉州太守,由于犍为潭中有蛟龙作祟,赵昱为保百姓平安,不顾个人安危入水斗蛟,最终胜利而归。因其排行老二故称为赵二郎。相比于佛教独健二郎逼退西域联军,赵昱的杀蛟事迹对深受水害的川蜀百姓更有吸引力,因此虽然赵二郎的崇拜基本局限于川蜀,但他更有群众基础是毫无疑问的。
    赵二郎的故事在川蜀地区流传不久,名气更大的李二郎便盖过了其风头,成为了川蜀地区盛行至今的灌口二郎神。李冰就不多说了,先秦时期李冰在蜀地修建都江堰,造福一方,去过的人都知道。所谓李二郎,指的就是李冰的次子二郎。传说李二郎智勇双全,协助父亲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时候,也曾入水斩杀蛟龙。然而在正史里并没有关于李冰次子的记载。李二郎信仰在唐末五代时期才流传开来,所以说李二郎的形象是在前述两个二郎的基础上,吸收李冰的传说结合而来的。
    明初,杨难当杨二郎的形象逐渐与川蜀地区其他的二郎神结合,最终出现了二郎神杨戬这一形象。他头顶翎毛,手持弓矢,架鹰带犬,基本上就是个猎神的形象。还有两点佐证,一是道藏里明文记载祭祀二郎神要宰羊,这在汉族祭礼中是唯一的一例;二是现在氐族人的民族服装里帽子上插着两根长长的翎毛,也是绝无仅有的服饰习惯。
    二郎神的传说也随着评书话本的流传,成为当时的主流故事。在元代时就出现了《灌口二郎斩健蛟》、《二郎神醉射锁魔镜》、《二郎神锁齐天大圣》等等诸多关于二郎神的话本,其中的主角都是赵昱。直到明代,《西游记》《封神演义》的出现,才将二郎神杨戬的形象固定下来。





    所以说,二郎杨戬归根到底还是氐族的猎神。西和与其弄一个说不明白的巧娘娘,还不如围绕仇池古国、杨氏氐族、杨难当杨二郎神做一个大大的IP,发展自己特色的旅游项目。还有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,要知道你们现在不到三小时就能走完的高速,可是诸葛丞相一生都没能走完的路啊。
    ​我天水这片多灾多难的故土,随便一个犄角旮旯的小镇小村,任何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小河,都能说起很多很多的英雄往事。
    发展天水旅游事业,我们缺的不是IP也不是故事,而是探索我们从哪来走来的初心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